|
|
|
|
教育項目 〉 學校援建 | 獎助學金 | 調查報告 |
|
|
Education 〉 Schools | Scholarships | Survey |
|
|
|
|
|
调查报告 Survey |
|
|
|
|
|
貴州、四川兩省學校回訪及走訪調查報告 |
|
|
|
|
|
調查時間:17/11/08——08/12/08
調查地點:
貴州省:納雍縣、織金縣、望謨縣
四川省:鹽亭縣、中江縣、資中縣
調查專案:新建學校回訪,各縣鄉村小學校舍情況
調查對象:共計走訪村一級小學(教學點)14所
◆納雍縣:化作鄉野雞樂村陽光小學、姑開鄉再塊村下寨小學、 維新鎮半坡小學
樂治鎮化啟村、家車村、 水東鄉保落村紅江小學、 鍋圈岩鄉平壩小學、 陽長鄉濫木橋村和平小學 、昆齋鄉高峰村小學;
◆織金縣:茶店鄉大營村革新小學、小納雍鄉東關小學、 板橋鄉魁書小學
◆望謨縣:打尖鄉邊界村小學
◆鹽亭縣:富驛鎮太極小學
◆中江縣:聯合鎮窯房村小學
調查目的:瞭解學校實際情況,收集資料,為選定援建物件做準備
調查工作參與人員:當地教育局負責人、縣扶貧辦、鄉中心小學校長、村小教師、鄉村政府行政人員 |
|
|
|
|
|
第一部分:貴州山區村小學普遍存在的困難情況
一、山區經濟發展遲緩,村小學教學資金少;
貴州山區農村多山、地少且薄,導致一沒有企業進入,二缺少經濟作物,三形成不了有規模的養殖業,家庭收入只來源於玉米、洋芋等農作物。一家庭只靠農作物收成一年基本沒有贏餘,僅能解決溫飽問題。所以目前外出務工是當地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,一家庭若主要勞動力有亡故、傷殘或生大病,則基本就會淪為貧困家庭。
以上情況使得當地縣財政收入少,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或改善的資金基本仰仗國家撥款,為此社會總體發展速度遲緩。就教育部門來說,教育局每年僅能把有限的經費集中用在縣重點學校、公路沿線的學校,以及分攤至各鄉中心小學,沒有資金做比較邊遠的學校。目前,村一級小學的經費由所屬鄉中心小學統籌撥付,所得經費只夠用於購買練習簿、粉筆、油印試卷、修補屋頂等最基本日常的開支,無力改善學校環境,並添置教學器材、實驗設備、圖書玩具等教輔用品。
|
|
|
|
|
|
二、學校沒有簡易食堂,學生午餐成一大困擾;
村小學無力開設食堂,大部分學校連為學生供應熱水的條件也沒有,因為燒熱水的煤錢無處可報銷。學生已經養成不吃午飯的習慣,早上六七點在家吃過早餐後,一直要到下午三四點放學回家後才用晚餐。若是中午帶飯,也只是冷洋芋或玉米。為此當地小學生營養不良、胃不好的現象很普遍。其實,學校若能有簡單的蒸飯設備,就可以讓學生吃上熱騰騰的從家裏自帶的飯菜,得以使他們幼小的身體得到很大的健康改善。 |
|
|
|
|
|
三、形象教育設備缺乏,大大增強教學難度;
當地老師反映,貧窮在學生身上的直接影響是,這裏學生的反應上比外面的學生慢,因為平時見識比別人少,所以接受能力就弱。為此,老師認為形象教學對當地的孩子非常重要,可是由於缺乏教學道具、實驗器材,老師只能用語言來形容所講的東西,學生看不到圖像,就很難對外部世界進行準確的聯想。 |
|
|
|
|
|
四、家庭教育缺失,不利學習成績提高
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
一是,有些家長自身的教育意識仍比較弱,家庭發展觀念以勞動為主,認為孩子也是家庭勞動力的一部分,所以對他們的學習並不是很關心。
二是,家長自身文化水準低,即使現在已逐漸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,但是自身無能力對孩子開展家庭輔導教育。父母能做到叮囑孩子完成作業,但是對作業完成的品質無法加以監督,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也無法給予解答。
三是,隨著農村輕壯年外出務工越來越多,留守兒童的現象也日益普遍。小孩通常由家裏老人看管,但老人往往只能照管孩子吃飽穿暖,對他們的學習問題無力再多加關心。
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,往往導致學生回家作業完成品質差,不注重復習,從而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,也無疑更加重了老師的教學負擔。 |
|
|
|
|
|
五、學校無教師宿舍,難以穩定年輕教師隊伍
村小沒有條件為老師提供宿舍,新近分配到村小的年輕教師只能借助村民家,因村民家庭條件有限,往往教師不能同住一處,所以外借宿舍不僅使教師每學期要多支付500左右的房租費,而且也使年輕教師課餘之後不能互相交流、照顧,倍感單調、孤獨,尤其是女教師生活上有很多不便之處。老師們普遍反映,若能解決他們在校住宿問題,是大家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,就會使他們更安心於紮根農村教學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