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|
教育項目 〉 學校援建 | 獎助學金 | 調查報告 |
|
|
Education 〉 Schools | Scholarships | Survey |
|
|
|
|
|
调查报告 Survey |
|
|
|
|
|
·贵州省学校走访调查报告 |
|
|
|
|
|
七、納雍縣維新鎮坪子村半坡小學
走訪日期:11/26,星期一
學校概況:
維新鎮位於納雍縣北面, 坪子村海拔1350米,是維新鎮的一類貧困村,土地貧瘠,水土流失嚴重。全村共轄16個村民組。半坡小學位於本村中西部的丫口組,承擔著五個村民組適齡兒童的啟蒙教育,目前這5個組學齡前兒童1—3歲68人,4—6歲97人,7—9歲141人。這五個組由於地理位置特殊,離最近的學校有3.9公里,而且路陡坡急,成人也要小心翼翼,就不用說小孩走有多吃力了,中午不能回家吃飯,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存在著極大的影響。這樣一來,導致很多孩子不能如期入學,加之少數民族占多數,生產落後導致這5個組的村民生活狀況還在溫飽線下掙扎。舊觀念、舊思想和各種自然條件還在直接枷鎖著這裏的村民,造成適齡兒童入學率低,失學率高的狀況。
學校建於1952年左右,屬於村集體學校,木結構房一棟,極度陳舊,光線暗淡(學生寫字時要朝後轉面向光線處)。現有鄰近5個村民組學生97人(學前班29人、一年級30人、二年級41人),三年級以上學生到鹽井小學(鎮小)就讀,離村4公里,單程步行近1小時。
全部是苗族學生。學生全部免學費和書雜費。
校舍情況:
解放初期建造的木屋一棟,教室三間,極度陳舊,光線暗淡無桌凳,學生上課還要從家裏自帶桌凳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八、望謨縣打尖鄉邊界村小學
走訪日期:11/29,星期四
學校概況:
邊界村位於打尖鄉北部,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,全村有5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,共278戶1446人,群眾均為布依族。全村人民生產生活水準極低,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50元,生活口糧以玉米和水稻為主,缺糧戶占比重較大。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是,自然環境惡劣,交通不便,群眾文化水準低(該村30歲以上的村民,現只有兩個讀完初中畢業),人的思想觀念落後,要改變這一現狀,首先得從教育抓起。因此村民們對辦校的積極性很高,要求強烈,願意投工投勞。
目前全村共有在校學生272人,女生157人。由於該村只有兩間破舊的教學危房,全村共分為三個教學點(拉旦、邊界、坡貴)124名學生,有三個民辦教師,四至六年級學生到10公里外的打尖九年制學校就讀,寄宿學校或親戚家,費用高,學習生活不便。
拉旦教學點:一至三年級共有62名學生(其中:一年級20人,二年級16人,三年級26人,一二年級合成一個班),是租用該村王卜海林家民用草房約40平方米作為教室。教師:王周祥,男,布依族,打尖鄉洋架村四組人,1994年石鎮中學畢業,1996年任至今。
邊界教學點情況:一至三共有學生33人(其中:一年級11人,二年級11人,三年級11人,一二年級合成一個班),是在一幢四面通風35平方米的石草房內上課。教師情況:韋順利,女,布依族,1974年出生,1995年任教至今。
坡貴教學點情況:現有學生29人(其中:一年級15人,三年級14人),是在王甯老師家約30平方米的堂屋上課。王寧,本村本組人,男,布依族,未婚,1982年出生,1999年畢業于坎邊鄉中學,2005年任教至今。
校舍情況:
拉旦教學點:民用草房,竹籬笆牆,已很陳舊,光線極差。
邊界教學點:現使用校舍是2004年建造的未完的石草房,當時由於資金緊缺導致學校不能完全建成。現校舍無門、無窗、無瓦,只有茅草屋頂。兩間教室共35平方米,不能遮日避雨,如遇下雨就得停課。
辦學是邊界人民多年多年來的期望,希望能在邊界村建立一個完整的小學,如果這所完小建成,能大大改變邊界村、擔旦村兩個村320戶,183名學生的上學難問題。現在這兩個村四至六年級的學生,是靠步行到鄉政府所在地的打尖小學就讀。 |
|
|
|
|
|
 |
 |
拉旦教學點外觀 |
|
|
|
|
 |
 |
教室牆壁僅是竹籬笆 |
邊界教學點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